臺中社宅 美在哪? 一場社宅美學的逆襲 以低調光影豐富社群生活場域

資料來源:換日線

臺中社宅 美在哪? 一場社宅美學的逆襲 以低調光影豐富社群生活場域

Photo Credit:臺中市政府

臺中市太平育賢好宅,第一座完整呈現共好聚落原型,同時獲得臺灣建築獎及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社會住宅。從照顧年輕人生活宜居到身心安居,以建築美學形塑共學生活場域,重新詮釋社宅意義、美感與社會價值,實踐美好互利的群居生活。

里仁為美  描繪互助的人性社區

走入樸素卻層次豐富的場域,虛實錯落的空間,有敞亮的戶外客廳、共學空間,可隨時加入一場談天或學習瑜珈、種子跆拳道課程;巧妙的多向式動線,任意遊走公共場所參加戶外市集、看場露天電影,也能到屋頂菜園種菜、放空。建築設計師簡義學提到:社宅建築提供人們理想性社會生活的場域,促進自然凝聚與交流,建立共生、互助、利他的公共關係。臺中市第四處社宅︱太平育賢好宅以建築設計、社區總體營造軟硬體兼顧,不但完整體現共好聚落,更是社宅美學的里程碑。開放性立體空間,層次疊合創造流動性的視野,彷彿即將發生一場有趣生活想像的戲劇。有別一般建案追求銷售面積、室內坪效最大值,社宅選擇保留住民彼此錯身串流的場域,無論是共享客廳、風雨走廊或連通大樓的空橋設計,都以社宅實踐「理想社會」價值,藉此喚醒「綠色價值」公民,共創符合「永續生態」的環境,追求「里仁為美」的人性社區。

圖片來源:臺中市政府

為年輕人  打造最潮宜居生活

臺中社宅無論制度、規劃都從活化社區共感出發,背後動機除了照顧住民,更希望社宅社區充滿生機。「混居」型態營造友善、健康的居住環境,住民雲端交流成為彼此生活的小確幸,種子住戶帶著大小朋友體驗生活,從入住社宅那一刻,便是進入一個大家庭。移民宜居的新家庭形式,成功引起四十五歲以下年輕人關注,八至九成的人積極申請並入住。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首度為住戶小家庭的結構,邀請無印良品以「親子共融」主題設計,在有限空間規劃模組化彈性運用的住所,滿足住戶二十四小時生活轉換。引進社福、托幼、青創等資源,設置幼兒園、社會服務站、日間照護中心、統一超商等共好設施,步行範圍內就能獲得基本所需。迎合年輕語彙,從住民共創公共藝術到溝通「臺中共好社宅」品牌力,使好宅變成年輕族群「最潮」選擇。

圖片來源:臺中市政府

為造夢者  建構夢想實踐的基地

從第一座社宅完工迄今,臺中市府團隊挖掘許多才華洋溢的住民,包含:豐原社宅的烘培達人︱昱均,熱衷經營社區氛圍的種子住戶︱育仁,他們因社宅有了展現特質的舞台,也為社區挹注活力,累積社宅社群生活文化。未來社區總體營造更致力於凸顯社宅的社會價值,啟動青創培力計畫聘用專業顧問團隊,引進品牌型、成長型以及青創商業模式,提供青創住民就業輔導、業師諮詢、平台媒合資源,為有志創業的住民打造實現夢想的青創培育基地。讓住戶定居六年中,獲得翻轉人生的契機。

圖片來源: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

社宅新典範  共築一座微型城市

臺中太平育賢好宅以社宅美學打造3C共好聚落的原型,透過建築的美解決國宅標籤化的迷思,也讓美學不斷影響社宅生活與國民素養。經設計規劃適宜的空間尺度,供住民恣意勾勒個人生活風格。選擇對住民更有價值、充滿自然元素的公共空間,創造共創、共享、共學、共生的社宅生活,整體展現出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黃文彬局長所說的「讓住民生活因共享而共好」。臺中共好社會住宅,規劃上也不斷變革,從硬體建築設計的突破與創新,軟性的種子計畫、青創輔導、社福照顧等共好計畫,也扎實邁步提升社宅經濟與社區凝聚的目標,期待住民能回歸傳統的情感支持及互相合作的生活文化,共築成一座移居也宜居的微型城市。

 

發佈留言